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耀州窑瓷器真品底足特征(耀州窑瓷器鉴定最简单方法)

耀州窑瓷器真品底足特征(耀州窑瓷器鉴定最简单方法)

更新时间:2025-11-02 02:55:27

耀州窑瓷器真品底足特征

耀州窑瓷器在不同时期其底足的特征不同,唐代时期的耀州窑盘碗瓷器底足为宽矮圈足,也被称为玉璧形底,晚唐时期逐渐演变为圈足细窄的玉环底。

五代时期的耀州窑瓷器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底较大,其足多外嫩,通体施釉到底,有较多的裹足釉装饰,并且器底或足底大多都会留有三角支垫或托珠支垫的痕迹。

宋代早期耀州窑瓷器器底较宽,足底常粘有石英托珠。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底足增高,而宋代晚期的耀州窑瓷器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同时出现了鸡心底。

底足特征:早期以器壁厚不挖足(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为流行的宽矮圈足(玉璧型底),这种玉璧型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则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则挖足渐深,玉璧足渐窄,晚唐时圈足演变为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做大底,器底露胎。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窑场,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是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宋代六大窑系,终于民国。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