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北宋银质币介绍

北宋银质币介绍

更新时间:2025-11-01 20:01:40

北宋银质币介绍

北宋时期,中国的货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银质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开始出现。北宋时期的银质货币主要是以银铤(yì)和银两为主要形式。

1. 银铤:银铤是一种银制的长条状货币,通常用于大宗交易。银铤的纯度较高,一般达到90%以上。银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扁平的,也有类似腰鼓的形状。银铤上的刻字记录了重量、成色等信息。由于当时的测量技术有限,银铤的重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 银两:银两是一种以重量为单位的银质货币。一枚银两的重量约为37.3克,成色为90%。银两的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形的穿孔,以便于穿线携带。银两上有刻字,记录了重量、成色等信息。

北宋时期,银质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形式。然而,由于开采、冶炼技术的限制,银质货币的供应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实际交易中,铜钱仍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直到明朝和清朝,随着银矿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银质货币才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