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待字的由来(待字的简介)

待字的由来(待字的简介)

更新时间:2025-10-30 15:02:38

待字的由来

“待”,由来最初见于金文,形声字。从彳,其形象像道路,表示在路上等候;从寺,寺本,指古代官署,百姓常在此等候官员办事,本义是等候。后逐渐见于说文,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待”。

“待”在读作dài时基本含义为等,等候,如拭目以待;引申含义为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如对待、待人接物。“待”在读作dāi时基本含义为停留,逗留,迟延,如你待一会儿再走。

字源由来

“待”,最初见于金文,形声字。从彳,其形象像道路,表示在路上等候;从寺,寺本,指古代官署,百姓常在此等候官员办事,本义是等候。后逐渐见于说文,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待”。

其字演变图如下:

待的字源演变图

待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dāi

动词

暂时停留

stay

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hang around

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dài

动词

等待,等候

wait for

待时(等待时机)

待,逗也。——《广雅》

对待

treat;deal with

宽待(宽大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招待

entertain

待用(接待而拔用)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徒在切《集韵》《韵会》《正韵》荡亥切,音殆。《说文》竢也。《易·系辞》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韵》遇也。《论语》以季孟之闲待之。

又备御也。《鲁语》率大雠。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赋》衆帆张,羣櫂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

又叶时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后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兑。《欧阳修·祭龙文》浸润收畜,足支一岁。旱则来告,否则当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离骚》路修远以多艰兮,腾衆军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爲期。《朱注》待,徒奇反。

说文解字

竢也。从彳寺声。徒在切

说文解字注

竢也。立部曰虐虐待也止容止。寺声。徒在切。一部。今人易其语曰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