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童生试(院试):这是科举考试的最初阶段,也是进入科举体系的第一步。考生在这一阶段被称为“童生”,通过县试后获得府试资格,府试通过后可参加院试。院试合格后,考生被授予“生员”身份,俗称“秀才”。
2. 乡试:也称为解试或秋试,通常在每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的地点在各省省城,参加者必须是已经取得生员资格的秀才。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3. 会试:乡试考中的举人可以参加会试,会试在京师举行。会试的合格者称为“贡士”。
4. 殿试:贡士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地点在皇宫内。殿试的成绩分为三甲,第一甲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总的来说,这一系列的考试构成了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的完整流程,它不仅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