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学隶书就是从曹全碑入门,那时候也没有老师,就是自己在家临,如今,走上教学,才发现当年徒费时日,学的太慢,为什么,就是方法不对。接下来,我把现在教学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下。
一、临摹结合
我在教学中,经常用一个方法:
摹:让学生先画笔画,我把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拆解为几个主要笔画,每个主要笔画分又分为一些。
比如横,先让学生双钩放大画出来,然后再去攻一个笔画,其实隶书说来说去,也就那几个基本笔画和转折的写法。
然后,再开始摹,一定要先摹,古人常说临摹临摹,我们今天学习,都在临,基本上都不去摹,认为没啥用,其实不然。
记得一位老师说:要敢于下笨功夫,可惜现在很多人理解。
临:首先临的时候,不要着急通篇去临写,找重点字,一个偏旁的字学两三个,然后积累了之后,再去整篇临写。
二、理解为上
很多初学者学习曹全碑,根本不理解,然后盲目的一天天在写,结果写不好了,又有挫败感,进步很慢。接下来几点,有助于大家理解曹全碑。
1、曹全碑圆笔为主,这个可以多用裹锋笔法画画横竖线,线条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解决。
2、曹全碑中宫紧结,中收外放。也就是说,很多笔画中间聚的很紧密,四周很舒展。
3、学曹全碑,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口的形状,常用环抱之势,与颜体有共通之处。
4、横轻竖重、横细一些,竖粗一些。这样理解的是不是容易多了?
三、专与博
在学习一个碑帖的同时,我觉得也可以找相似的碑帖去写一写,不见得写多久,从手里过一下。
比如学习曹全碑的,可以看看朝侯小子残碑,也可以看看居延汉简,然后写一下,找找感觉,有时候,没进步的时候这一招很管用。
总之,我觉得学习一定要总结方法,这样事半功倍,大家不像古人,我们都挺忙的。学书法是功夫活,但是一定有捷径的。我写过一篇这样练书法,三个月顶别人三年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下,适合很多碑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