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这种设计 是指赵州桥的哪种设计 这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赵州桥设计精巧表现在哪里)

这种设计 是指赵州桥的哪种设计 这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赵州桥设计精巧表现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9:00

这种设计 是指赵州桥的哪种设计 这种设计有什么优点

大桥洞、小桥洞
很坚固、且美观一“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 ,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已有1400余年历史。]

唐贞元八年(792年)七月,赵州桥第一次修缮。据刘超然《新修石桥记》载:建桥200年,因大水冲坏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桥台下沉,使排(小拱)有欹斜崩裂现象,用补石重砌方法,恢复了原状,并复制栏板望柱,以还原貌,桥工坚固。

宋治平三年(1066年),赵州桥第二次修缮。《宋史》载:宋治平三年(1066年),因凿铁腐蚀脱落,被盗使外侧拱出现侧倾现象,于是众工扶正复原。

赵州桥

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二年(1562年—1563年),赵州桥第三次修缮。此次修葺因桥面石经车辆长期碾轧,“辙迹”很深,凹凸不平,不便行车。新铺了桥面石,完成此役。

明嘉靖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赵州桥第四次修缮。主要修缮了南北码头及栏槛柱脚,并仿照原来栏板、望柱上的龙兽图案雕刻,另外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展象。同年,赵州桥第五次修缮。因停息桥下的船民生火煮食所致,修复桥石缝隙,加固了腰铁。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秋,赵州桥第六次修缮。多年车辆滚轧,致使桥面破损,秋天动工,冬天完成。

赵州桥(7张)

清道光元年(1821年),赵州桥第七次修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中国营造学社桥梁专家梁思成对赵州桥进行了详细考察、测绘,并写成《赵州大石桥即安济桥》一文。

1952年冬、1953年冬、1954年夏和1955年2月份,国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四次对赵州桥进行发掘勘测工作。

1955年,赵州桥修缮工程开始施工。

1958年,赵州桥修缮工程全部竣工,为赵州桥第八次修缮。此次修缮对赵州桥进行了全面测量和修整,整个工程采用原来的护拱石、钩石、腰铁、铁拉杆和收分五种做法,还在桥面上下加设了二粘三油防水层(二层防水亚麻布和三层沥青),防止漏水腐蚀现象发生。桥面的所有栏板、望术按早期式样新制。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