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康普顿效应原理(康普顿效应图示)

康普顿效应原理(康普顿效应图示)

更新时间:2025-11-06 22:27:51

康普顿效应原理

1920年,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发现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生了变化的成分——散射束中除了有与入射波长 [公式] 相同的射线,还有波长 [公式] 的射线。康普顿假设,在碰撞过程中能量与动量是守恒的,但是由于反冲,电子带走了一部分能量与动量,散射出去的光量子的能量与动量都相应减小,那么x射线的频率就变低,即波长变长。

假设电子在原子中的束缚很小,近似成自由电子。碰撞前电子速度很小,可看成是静止的。

康普顿效应表明,在被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X射线有相同的波长成分外,还有波长增长的部分出现,增长的数量随散射角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经典电磁场理论无法理解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