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英国那么小怎么称霸的(英国面积小国家却很强为什么)

英国那么小怎么称霸的(英国面积小国家却很强为什么)

更新时间:2025-11-04 09:21:41

英国那么小怎么称霸的

一是因为英国在崛起过程中,善于搞合纵连横。

为了自身利益,英国可以与曾经的敌人化敌为友,也可以为了利益与曾经的盟友反目成仇。为了减少自身损失,增强胜算,英国极少与竞争对手单打独斗,而是找到对竞争对手不满的其他国家,一起联合对竞争对手展开群殴。欧陆的一个个意图称霸世界的帝国,就这样在与英国参与或组织的一次次联合围攻中灰飞烟灭,英国则笑到了最后。

二是英国建立了一支强大无比的海军。由于英国自身是海洋国家,注重海军建设,从16世纪末开始其海军逐渐发展成一支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有这支海军在,加上有海峡作屏障,欧陆强国很难攻入英国本土。除了保卫本土,英国更是用这支强大的海军在战时对欧陆强国进行经济封锁,打败了其他欧陆国家的海军,开辟出广阔的海外殖民帝国。

三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强国,也是当时世界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更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

16世纪后期西班牙帝国强盛无比,不仅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也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就在此时,西属尼德兰却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是独立战争,也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号称八十年战争,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的,西班牙称之为低地国家叛乱并派兵镇压。在此期间英国也对西班牙帝国发难,就是派出海盗船不断袭击抢夺西班牙从美洲运回欧洲的大量装有金银财宝的船队。针对英国的这种行为,西班牙非常恼火,1588年就派出强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但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海上力量打败。

英国与西班牙之间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商业利益以及宗教之争,从1585—1660年,先后发生过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英国联合法国、葡萄牙、荷兰(独立的尼德兰)等国对西班牙开战。在战争中西班牙日渐衰落,从此英国逐渐走向海洋霸权之路,在战争中为了更好地打击西班牙的势力,英国在三次英西战争中有两次与荷兰联合对西班牙作战。

1648年,荷兰从西班牙正式独立后,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海洋霸权,并垄断了世界贸易,这对同样以海洋商贸立国的英国构成了威胁,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以及争夺海外殖民地,英荷两国从昔日反对西班牙帝国的盟友变成了敌人。

从克伦威尔到詹姆斯二世,英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亲法反荷。从1652——1674年,英国与荷兰发生了三次战争,其中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英法两国联合打击荷兰,严重削弱了当时海上强国荷兰的军事和商业威力,终结了荷兰海上的霸权地位。随着荷兰霸权地位的丧失,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强国,对欧洲与世界霸权的野心也极度膨胀起来。

1618——1648年这场让欧洲死亡800万人的“三十年战争”中,依靠英国、荷兰等国支持的法国在战争中击败了西班牙等国,西班牙帝国走向衰落,而法国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并企图在欧洲确立查理曼大帝也望尘莫及的统一制度和霸权地位。此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大目标就是:建立“欧洲帝国”独霸欧洲。

英法两国都有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野心,双方的矛盾自然是无法调和。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给了英国联合欧洲各国打击法国的机会。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帝国国王卡洛斯二世由于无子,1700年立下遗嘱要把王位传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公爵腓力。这下让路易十四高兴不已,却让欧洲其他国家惊恐万状。

太阳王路易十四剧照

因为当时的西班牙除其本土外,还有意大利南部、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等地),以及遍布美洲、亚洲、非洲的辽阔殖民地。在19世纪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前,西班牙帝国的总面积为19215000平方公里。法国凭借强大军事实力当时不仅在欧洲称霸,还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在亚洲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美洲,除了继续加强在加拿大地区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今美国)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如果让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这就等于让路易十四控制了西班牙本土及海外的辽阔殖民地,那将使本就在欧洲称王称霸的法国,实力强大到在欧洲无国能望其项背的程度,欧洲各国的命运要么被法国吞并要么成为其附庸。

为了打击法国,英国出兵20万,通过联合荷兰、葡萄牙、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反法联盟,经过十三年的战争,终于使法国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财政濒临绝境,一度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开始走向衰落。

1756年—1763年,欧洲又爆发了一场造成90万——140万人死亡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英国为了决定性的击败法国,垄断整个制海权,赢得法国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并成为世界的霸主,为此与普鲁士、葡萄牙等国联合对法兰西、奥地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国作战。

通过这场战争,英国殖民地扩大到“从日出到日落的地方”,爬上了海上霸主的宝座,并确立了它的殖民霸权地位。

而英国的对手法国,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海军被英国摧毁,陆军伤亡惨重,同时断送了众多的海外殖民地和商业据点,完全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沦为欧陆的次要角色。

1789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法国国势再次迅速崛起,雄霸欧洲。尤其是在1799年“战争之王”拿破仑执掌法国大权后,法国国势更是如日中天,法军横扫欧陆。为了打垮再次强大起来的法国,英国在欧洲先后组织参与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终击败了拿破仑,再次打掉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在反法战争中,一个国家又趁势崛起,成了欧陆最强大的国家,就是俄罗斯帝国。并且俄罗斯帝国和当年路易十四、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一样,野心勃勃,称霸欧洲与世界之心昭然若揭。

由于俄罗斯意图完全吞并奥斯曼帝国,,使欧洲各国担心,若吞并奥斯曼帝国将使疆域本就十分辽阔、人口众多、军力强大的俄罗斯如虎添翼,这给了英国联合欧洲其他强国打垮俄罗斯的机会,最终英国出兵25万并联合法国、奥斯曼帝国、撒丁王国于1855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俄国,此战俄军伤亡50多万人,不仅没实现吞并奥斯曼帝国的梦想,还从欧洲霸主地位跌落,沦为欧洲二流强国。之后,俄罗斯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在西方的扩张被迫中止,就把精力放在了东方,除了征服中亚以外,还制订了“黄俄罗斯计划”,意图把大清长城以北的领土都并入俄罗斯。

英国历来把俄罗斯看作同它争夺清朝的对手。为此英国决定假手日本(当时新崛起的日本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由于对清朝的利益争夺而矛盾重重)阻止俄罗斯南下同它争夺中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最终日本在英国支持下,以伤亡10多万人的代价,于19 05年在远东地区击败了俄罗斯。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也被迫中止,英国通过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对日本的支持,让俄罗斯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再次打垮了对自身世界霸权及远东利益产生威胁的对手。

大英帝国最鼎盛时期的女皇维多利亚剧照

至此,英国通过直接参战并与敌人的敌人、对手的对手联合的方式,并利用强大海军力量以及工业革命的技术优势,从16世纪末至19世纪先后打垮了西班牙、荷兰、法兰西、俄罗斯这些强国,使其在维多利亚女皇执政时期成为欧洲以及世界的头号强国,并成为继西班牙帝国后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一是因为英国在崛起过程中,善于搞合纵连横。

为了自身利益,英国可以与曾经的敌人化敌为友,也可以为了利益与曾经的盟友反目成仇。为了减少自身损失,增强胜算,英国极少与竞争对手单打独斗,而是找到对竞争对手不满的其他国家,一起联合对竞争对手展开群殴。欧陆的一个个意图称霸世界的帝国,就这样在与英国参与或组织的一次次联合围攻中灰飞烟灭,英国则笑到了最后。

二是英国建立了一支强大无比的海军。由于英国自身是海洋国家,注重海军建设,从16世纪末开始其海军逐渐发展成一支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有这支海军在,加上有海峡作屏障,欧陆强国很难攻入英国本土。除了保卫本土,英国更是用这支强大的海军在战时对欧陆强国进行经济封锁,打败了其他欧陆国家的海军,开辟出广阔的海外殖民帝国。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