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本书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化身,只是傲慢与偏见更保守,对贵族的妥协更大,简爱比较激进,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和贵族阶层的腐败堕落,最后还让一场大火教训了有罪的贵族。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英国中产阶级青年女子的恋爱与婚姻。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一生坎坷,为了爱情,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地位,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世俗挑战。《傲慢与偏见》以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发展为线索,描写了威克姆和莉迪雅、柯林斯和夏洛蒂、宾格利和简、达西和伊丽莎白四桩不同的婚姻。
威克姆表面英俊潇洒,实际道德败坏。莉迪雅被假象迷惑,与威克姆私奔。婚后靠别人救济生活,威克姆对莉迪雅感情冷淡,到处寻欢作乐。莉迪雅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不幸婚姻。
柯林斯任教区牧师,继承了班纳特的财产,有钱有地位,夏洛蒂聪明可爱,却嫁给了愚蠢的柯林斯。夏洛蒂通过婚姻过上了平常人认为体面的生活,但是婚后生活没有地位,没有幸福。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婚姻是有金钱却没有爱情的婚姻。
伊丽莎白有自己的学识和思想,追求充满爱情的婚姻。简和宾格利结合,除了爱情基础外,宾格利有十万英镑遗产和四五千英镑的收入。达西与伊丽莎白、宾格利与简的婚姻是既有爱情又有金钱的美满婚姻。
通过四桩婚姻的描写,简•奥斯丁揭示了中产阶级女性的爱情观,刻画了社会上世俗的婚姻百态。她认为只重金钱缺少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奥斯丁在作品中充分阐述了对婚姻的看法:爱情建立在稳定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美满的婚姻。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描写了孤女简•爱的奋斗经历和爱情故事。简•爱父母离世后被舅舅收养,舅舅去世后,舅母一家人对她百般虐待,后来被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也备受欺凌。成年后,简•爱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爱上了那里的主人罗彻斯特,罗彻斯特把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囚禁在密室,简•爱得知后,便离开了庄园。在她返回庄园时,发现庄园已经化为灰烬,疯女人因为纵火把自己烧死,罗彻斯特因为抢救妻子,受伤致残。简•爱没有嫌弃罗彻斯特,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为家庭教师的简•爱,社会地位是低下的,她敢于爱上一个上流社会的人物,是向社会偏见发出的大胆挑战,她敢于这样做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简•爱的爱情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平等是她的婚姻基础。简•爱得知罗彻斯特有妻室后,毅然离开庄园,是出于对疯女人人格平等的尊重。圣•约翰在此期间向简•爱求婚,认为简•爱可以和他去印度传教,做他的助手,遭到简•爱的拒绝,因为简•爱认为既没有爱情又没有平等地位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夏洛蒂•勃朗特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简•爱通过对平等、独立、自由的不懈追求,实现了在相互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爱情。简•爱认为爱情的基础是精神平等,社会地位、财产和相貌不是很重要。
两部作品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除了爱情,经济条件都是婚姻的重要因素。伊丽莎白和达西是为了真爱而结合,但是达西的财富是两人婚姻生活的坚实基础。•爱和罗彻斯特的婚姻有着坚实的爱情基础,庄园烧毁后,罗彻斯特一贫如洗,简•爱继承的意外财产成了两人婚后生活的保障。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爱都是灰姑娘的化身,伊丽莎白是一位普通中产阶级的女性,与达西相比,生活相对贫寒,最终嫁给英俊富有的达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与伊丽莎白相比,简•爱更像一位灰姑娘:她是孤儿,从小寄人篱下,生活贫困,处处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直到她与罗彻斯特结合,过上了有人格尊严、独立自主的生活。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是两部广受欣赏的英国小说,它们在许多方面有比较:
1. 作者和创作年代:《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简·奥斯汀,创作于19世纪初;《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于19世纪中期。
2. 故事背景:《傲慢与偏见》描写19世纪初的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简爱》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乡村地区。
3. 故事主题:《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是爱与婚姻,讽刺当时的阶级偏见;《简爱》的主题是爱与自由,倡导独立自主的女性精神。
4. 女主人公:《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慧善良的女性;《简爱》的简爱是一个天性独立且富有正义感的女教师。
5. 爱情戏码:《傲慢与偏见》描述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简爱》描写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感人爱情。
6. 结局:《傲慢与偏见》的结尾是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喜结良缘;《简爱》的结尾是简爱和罗切斯特终成眷属。
7. 艺术成就:《傲慢与偏见》是公认的英国小说巅峰之作;《简爱》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综上,这两部小说在作者、背景、主题、人物、故事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对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与人性有精辟的描述,是经典的爱情小说,也是英国文学的瑰宝。两书都是广受欣赏且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