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白桦课文赏析(白桦这篇课文的全文)

白桦课文赏析(白桦这篇课文的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06:58:00

白桦课文赏析

(一)白桦整体美

1、“银霜”和“雪花” 树立了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

2、“涂”和“披” 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二)雪花中的白桦美

1、作者用花边、花穗、流苏来比喻那毛茸茸的雪枝,写出了雪枝的好看。

2、这一段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白桦的高贵与挺拔

1、“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

2、“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

3、“灿烂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4、“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具有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四)在朝霞中的美

1、“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

2、“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白桦》是一首经典现代诗歌,通过对白桦的描绘和表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反映了对现代社会的困惑和反思。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和思考的文学作品。

《白桦》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1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场战争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作家和艺术家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苏联作家叶赛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白桦》。

在战争期间,叶赛宁与其他作家和艺术家一样,被招募入伍,并被派往最前线。然而,叶赛宁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上级看中,并被调到战地宣传队。这使得他有机会在后方安全地区工作,但也让他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叶赛宁写下了《白桦》这首诗。这首诗歌表达了战争时期人们对自然、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和家乡的向往。在诗中,白桦树成为了对生命和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希望和力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