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帝汶的历史。
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长达400年——
16世纪以前被苏门答腊的宝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麻喏巴歇王国先后统治。
16世纪伊始,就被到亚洲进行商业贸易的葡萄牙所盯上,1520年,帝汶岛初次被入侵。
1613-1618年,荷兰人进入帝汶岛西部,与葡萄牙争夺殖民地。
1859年,葡萄牙、荷兰正式瓜分帝汶岛。
葡、荷两国又在1893年、1904年在帝汶岛发生军事冲突。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整个帝汶岛。
二战后,西帝汶的政权归还给印尼,而东帝汶却被判定为非自治领土,仍由葡萄牙管辖。
可是,葡萄牙准备安排东帝汶独立的时候,东帝汶内部又有了矛盾!
74年葡萄牙放弃海外殖民地,计划78年安排东帝汶独立,这时,出现了三个派别:主张独立的独立革命阵线,主张葡统治下实行自治的民主联盟和赞成与印尼合并的人民民主协会。
三个派别争执难下,爆发了内战,又是战争!
1975年11月28日,独立革命阵线宣布东帝汶独立。
东帝汶和中国没有任何领土领海争端,和它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新中国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当年的新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率先第一个支持东帝汶的独立运动。终于成功的取得了东帝汶的全力支持。
中国虽然和东帝汶没有领土争端,但是中国和印尼还有澳大利亚都是有领土争端的。中国和东帝汶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凭着东帝汶绝妙的地理位置,它就成了中国恶心印尼和澳大利亚的地方。
其实中国对于对于东帝汶的独立运动的支持,还不是新中国最早的外交举动。历史还早在1975年印尼入侵东帝汶之前,那个时候的东帝汶反葡萄牙殖民者的独立运动,就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
其实对于这种支持,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东帝汶岛上也有一定数量的华人。要知道,这些华人在印尼统治期间,也是受到印尼入侵者的残酷统治迫害。
因为东帝汶大部分人民信仰天主教,而印度尼西亚信仰伊斯兰教,两个地区存在民族和宗教矛盾。因此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印度尼西亚放弃了吞并东帝汶。

1.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原来都是荷兰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荷兰和葡萄牙占领了帝汶岛后签署协议,规定西帝汶归荷兰管理,东帝汶归葡萄牙管理。由于葡萄牙在东帝汶地区推广天主教,而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所以这两个地区的人民存在着宗教冲突。1974年葡萄牙发生了政治变革,很多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都选择独立。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全民公投,实行民族自决。在这种背景下东帝汶在1975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成立了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2.可是由于当时是冷战时期,苏联支持东帝汶独立,因此美国支持印度尼西亚于1975年12月出兵占领了东帝汶,1976年印度尼西亚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度尼西亚从东帝汶撤军,呼吁世界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自决权利。而东帝汶反抗印尼占领的游击队,躲入了山区继续进行游击抵抗。

3.印度尼西亚占领东帝汶20多年后,1999年印尼总统哈比比,为了改善印尼的国际形象,决定在东帝汶举行全民公投。由东帝汶人民决定是否留在印尼还是独立。结果80%的东帝汶人投票赞成东帝汶独立,可是这一结果却引起东帝汶国内爆发了种族冲突,造成几千人死亡。联合国随即成立了多国部队进入东帝汶,维持东帝汶的社会秩序。由于东帝汶人民信奉天主教,与欧美西方国家在宗教上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联合国在2002年协助东帝汶完成了独立。东帝汶目前的国土面积是1.4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天津市大一点,有127万人口。这就是印度尼西亚放弃吞并东帝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