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是形声字。甲骨文本作“豸”。小篆从豸,苗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貓”。汉字简化后写作“猫”。
“猫”的本义是指一种猫类野兽名,似虎而小。如《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引申泛指捕老鼠的猫。如“照猫画虎”、“猫哭老鼠”。又引申指躲藏。如“猫冬”,指躲在家里过冬“猫蹲”,指谓不务正业,赋闲在家。
演变过程
(1)家猫,被人类驯养的一种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由几种旧大陆的小型野猫的杂交后代中通过自然选择而最后衍生的,有一些变种,主要的区别在于皮毛的长短,体形以及尾的有无。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礼记》
(2)狸猫,亦称“山猫”。如:猫狸(狸的一种,俗称野猫),俗称山狸子儿,从头至尾净量(算上尾巴伸直的长度,壮年的山猫,大约将近一米多长,头部与家猫相仿大小,但身体相当强壮,富有攻击性。叫声区别于家猫,有些像幼豹的叫声,经常出没在山林地带。(3)猫猴(一种哺乳动物)。体大如猫,从颈部﹑前臂﹑后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飞膜,能在树间滑翔。栖息热带树林中,日间倒悬在树上,夜间活动,以树叶和果实为食。(4)猫姓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姓氏,念作“虎”。(5)调制解调器的别称,与Modem谐音。[猫哭老鼠]māokūlǎoshǔ 比喻假慈悲,假装同情。也说猫哭耗子。[猫虎](猫和虎,古代以为有益于农事的神物)。[猫鼠同眠]māoshǔtóngmián 比喻官吏失职,纵容坏人,也比喻上下勾结,朋比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