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下,刚挤出的牛奶要尽快的给它冷却,最好在挤出后的30分钟内将牛奶冷却,是顾虑掉牛奶中的杂质和较大的颗粒,再就是消毒,牛奶加热到至少63摄氏度,保持这个温度30分钟,方法可以杀死大部分有害细菌,后再将它冷却,确后在牛奶储存在干净的容器中,尽量在消毒后的3到4天内饮用完毕
刚挤出的牛奶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安全饮用,以下是处理步骤的详细说明:
热处理:
刚挤出的牛奶含有许多细菌,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杀死这些细菌。
热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将牛奶加热到62.8-65.6°C,并保持30分钟,或者加热到71.7°C,保持15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杀死牛奶中的大部分细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发酵:
热处理后的牛奶冷却后,可以放置在温度30-35°C的环境中,利用乳酸菌的作用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乳糖会被转化为乳酸,有助于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牛奶的安全性。
消毒:
除了热处理外,还可以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间加热法进行消毒处理。
巴氏消毒法是将牛奶加热到70-75°C持续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这可以有效地杀灭绝大部分的细菌。
高温瞬间加热法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牛奶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以杀死细菌并保留营养成分。
其他注意事项:
在处理牛奶时,要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污染。
加热牛奶时,不宜长时间高温加热,以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如果发现牛奶有异味或颜色异常,应避免饮用。
总结来说,刚挤出的牛奶需要通过热处理、发酵和消毒等步骤才能安全饮用。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杀死牛奶中的细菌,提高食品安全性,并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