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聪的父亲是中国着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对儿子的教养上,无论是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都力图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人,其着名的《傅雷家书》中,也包括怎样教导儿子在生活中形成文明高雅的规范行为。而傅聪在长大后,能够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也是与父亲从小对他的严明、细微、富于原则的家训是分不开的。而傅雷家训也在望子成龙的父母中广为流传。
傅雷家训1
傅雷要求孩子在家中吃饭时,食而不语,咀嚼食物嘴里不能发出声响,舀汤时不许滴洒在餐桌上,进餐时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并不能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饭后要记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
傅雷为何这么要求:
他认为孩子进餐时的举止,很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和个人修养,是父母不能忽视的家教环节。如果在家中进餐时,不加以要求,只在外出发现问题时才提醒,不会有好的效果。
傅雷家训2
傅雷要求孩子用完家里的物品后,要有规矩地放回去,特别是书,不可以随意乱放。
傅雷为何这么要求:
他认为这些习惯在最初养成的时候虽然有点麻烦,需要很多的提醒,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孩子受用不尽的财富,孩子做事会很自然地充满条理并节约时间,这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
傅雷家训3
傅雷要求孩子对人要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要站直,即使是为了坚持真理也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
傅雷为何这么要求:
他认为,这样的要求可以让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