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桓”,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uán,最早见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桓”的基本含义为古代立在城郭、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如桓表;引申含义为大,如桓治。
在日常使用中,“桓”也常做姓氏。
桓 读huán
桓桓,指威武的样子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桓表。如“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春秋时期宋桓公、齐桓公死后,二人的后代均以其谥号"桓"为姓氏。 作为谥号,"桓"字是"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之义,按古代《谥法》的规定:"辟土服远,克敬勤民,皆曰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