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量关系题的“蒙题大法”有这么几种技巧:
1.关联选项
如果题目选项中的某两项满足题目中的某个等量关系,那么这两个相关联的选项,极有可能一个是干扰项,一个是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
(2017-北京)某种鸡尾酒的酒精浓度为20%,由A种酒、B种酒和酒精浓度(酒精重量÷酒水重量)10%的C种酒按1:3:1的比例(重量比)调制成。已知B种酒的酒精浓度是A种酒的一半,则A种酒的酒精浓度是:
A.36%
B.30%
C.24%
D.18%
【答案】A
【解析】已知B种酒的酒精浓度是A种酒的一半,观察选项,发现D选项是A选项的一半,优先推测A种酒的酒精浓度是36%。
但有时候,两个选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并不明显,需要考生自己去挖掘。
举个例子:
(2017-国家) 工厂有5条效率不同的生产线。某个生产项目如果任选3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快需要6天整,最慢需要12天整;5条生产线一起加工,则需要5天整。问如果所有生产线的产能都扩大一倍,任选2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多需要多少天完成?
A. 11
B. 13
C. 15
D. 30
【答案】C
【解析】如果产能都扩大一倍,则时间缩短一半。观察选项,发现C选项是D选项的一半,优先推测需要15天完成。
2.生活常识
万事万物皆相通,问题皆源于生活。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常识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秒杀题目。
举个例子:
(2014-国家) 两同学需托运行李。托运收费标准为10公斤以下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已知甲乙两人托运费分别为109.5元、7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50%。那么,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多少元?
A. 1.5元
B. 2.5元
C. 3.5元
D. 4.5元
【答案】A
【解析】由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可知,应该优先选择稍微低一点的。若降低2.5元,已经降低了约50%,不符合略低。
3.极端假设
当题目涉及计算量十分庞大时,不妨假设最极端(最特殊)的情况,然后用实际情况与假设的极端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举个例子:
(2014-联考) 工厂需要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工作需要96小时完成,乙需要90小时,丙需要80个小时。现在按照第一天甲乙合作,第二天甲丙合作,第三天乙丙合作的顺序轮班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当全部零件完成时,甲工作了多少小时?
A.16
B.24
C.32
D.44
【答案】C
【解析】因为甲效率最低,丙效率最高,若三人效率都与甲相同,合作需要96÷2÷8=6天完成;若三人效率都与丙相同,合作需要80÷2÷8=5天完成,则实际工作天数必然在5-6天之间,故甲工作4天,即32小时。
4.倍数特性
满足A=B*C:题中出现平均数、余数、倍数。
举个例子:
(2013-广州) 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100个,因技术改进,实际每天生产120个。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还多生产80个。则工厂原计划生产零件( )个。
A. 2520
B. 2600
C. 2800
D. 2880
【答案】C
【解析】“每”代表平均值,“多”代表余数,优先考虑倍数特性。由“每”天生产100个可知,零件数是100的倍数,排除A、D;由“多”生产80个可知零件数加80是120的倍数,即加上80后含有3因子,排除B。
还有,若满足A=m/n ×B(m、n互质),则A一定是m的倍数,B一定是n 的倍数。
举个例子:
(2012-联考) 某公司三名销售人员2011年的销售业绩如下:甲的销售额是乙和丙销售额的1.5倍, 甲和乙的额是丙的销售额的5倍,已知乙的销售额是56万元, 问甲的销售额是?
A. 140万元
B. 144万元
C. 98万元
D. 112万元
【答案】B。由甲的销售额“是”乙和丙销售额的1.5倍可知,甲=3/2 ×(乙+丙),则甲的销售额一定是3的倍数,只有B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