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
垒[lei]
〈名〉
1.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2. 同本义
垒,军壁也。——《说文》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动〉
1. 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
请深垒固军。——《左传·文公十二年》
又如:垒城(筑垒近大城叫垒城);垒垒(相叠重沓的样子);垒断(堵截住);垒块(积石。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垒垒(一堆一堆地丛列着);垒堆(堆积;拥挤)
垒lěi
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堡~。营~。对~。
砌:~墙。
叠dié
同“疊”。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九引《蒼頡篇》:“叠,重也。”《宋元以來俗字譜》:“疊”,《金瓶梅》作“叠”。按:古籍多作“疊”,今大陸“叠”字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