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李自成胜利太快。从败走商丘到攻下京城的时间太短,容易产生骄纵情绪。
2.没有处理好统治阶级的利益,破坏了地主和官僚阶级的利益。
3.没有处理好崇祯遗臣关系。
4.没有招抚好吴三桂。
5.农民军没有健全的体制。
6.农民军没有战斗准备。
李自成迅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
第一是内部不巩固,可谓一盘散沙。
李自成是闯王出身,他的队伍内部派系林立。
有追随他多年的义军首领,像刘宗敏、郝摇旗、李过、田见秀、高一功等人,这些人对李自成比较中心,但也不是绝对忠、诚,都是当年一起起义的兄弟,他们之间更像是合伙人,没有建立起严肃的上下级关系。李自成对他们只好恩威并施,而且是恩的一方面更多,哄着他们向前进。
有后来入伙的其他义军。比如外号曹操的罗汝才。李自成的队伍,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罗汝才的人马。这些人只听罗汝才,不听李自成的。李自成与罗汝才,明面上是君臣,实质上是合作伙伴的关系。罗汝才随时可以,也随时准备脱离李自成。还有李岩、红娘子的队伍,也是类似的情况。
有被迫投降的明军。李自成攻破开封,打进山西以后。大同、宣府等地的明军感到明朝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李自成。李自成的实力迅速壮大、急速膨胀。看起来很壮,其实是虚胖!这些降兵降将都是被逼无奈才投降的,并不是真心归附。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冰消瓦解。
由此可知,李自成的队伍成分十分复杂,内部十分松散。李自成对手下队伍的控制力也不强。这种情况下,只能打顺风仗,只要一遇到困境,就会迅速崩溃瓦解。
第二,李自成在关键时刻连出昏招,导致满盘皆输。
一是错误对待吴三桂,导致吴三桂投降清军。吴三桂手下四万多人,战斗力十分强悍。如果他们加入大顺军,大顺军完全可以与清军抗衡,至少守住山海关没有任何问题。等到关内形势稳定,力量充实以后,再出关扫荡清军,岂不妙哉?!
可惜李自成一伙人利令智昏,逼反了吴三桂。吴三桂投靠清军以后,清军如虎添翼,实力更强。而且山海关门户洞开,大顺军在战略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
二是大顺军迅速腐化,战斗力下降严重。
第三,李自成没有巩固的根据、地。
李自成是有名的“流寇”,流寇流寇,到处流动。走到哪吃到哪。打到哪抢到哪。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就没有稳定的兵员、财赋、粮草的来源,整个大顺军看起来规模庞大,其实是没有根的浮萍。所以在山海关打了败仗以后,李自成一退再退,始终立不住脚。最后兵败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