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李自成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李自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李自成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李自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7:30

李自成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自成在攻进北京达到个人事业的辉煌顶点时,因为一系列的缺陷或者错误决策,导致在巅峰坠落,殊是可惜可叹。

他之所以其亡也忽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因为长期流动作战,所以流寇主义严重。后来虽在西安建政,但没有下力气去建设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而是匆匆东进与明朝争天下。须知这时明王朝已经是内忧外患,烟尘四起,灭亡是旦夕之间的事情。还不如暂时留着去抵挡关外的女真人,这样李自成可以腾出手来经营西北中原。只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才能扛得住一时的失败,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其次,占领北京之后,没有及时调整统治策略与心态,依旧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造反者与流寇。进京之后依旧大肆索饷,而且这些逼出来的脏银官银,既没有分配给京城百姓,也没有作为新王朝重建资金予以合理利用,而是悉数解往西安,完全是捞一笔就走的做派。没有治理天下的心胸,何来治理天下的机会?

再次,李自成占领北京42天,根据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说他的军队军纪迅速败坏可能有些夸张。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他几乎没有采取任何稳定人心和局面的措施。对已经投诚的各级官僚是残酷的索饷,扰民现象也层出不穷。一个外来者,既不能团结旧王朝的统治阶层,又无恩于老百姓,大敌当前怎么可能得到北京各阶层各方面的支持?

第四,山海关是京城屏障,关宁铁骑是天下劲旅,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这改朝换代,且满洲人虎视眈眈的微妙形势下,吴三桂是何等重要。任何欲有作为的领导人此刻都会想方设法笼络吴三桂为己所用,而不是去激反他;

第五,李自成在占领北京时并没在农民军内部树立绝对权威。如他也认为大规模残酷索饷不妥,但他却约束不了刘宗敏之流,最后只好听之任之。没有绝对权威的领导力,没有严明的纪律,加上流寇作风严重,就只能打顺风战。打赢了自然皆大欢喜,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就必然作鸟兽散,一溃千里;

第六,还有一个重大决策失误是,吴三桂被逼反后,没必要马上出兵征讨。山海关为一座孤城,兵马钱粮全靠朝廷供给拨发。只需熬他三月,吴三桂不是再次投诚,就只能投靠满洲人。这样一是局势明朗下来,就好采取相应对策;二是李自成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整顿兵马,稳固在京城及周边的统治。如果利用三年时间攻略和治理好华北,中原及西北,那么凭借新王朝的朝气与锐气,即便吴三桂投降满清,都已经无法撼动大局。就如当年唐太宗甫一登基,就遭遇突厥入侵,他没有逞一时之快,而是与突厥人签渭水之盟争取时间。等统治稳固了,加上突厥国内形势恶化,就出兵一举灭了突厥。

一片石大战,满洲人偷袭看似是李自成失败的偶然性因素,但其实胜败在大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李自成毕竟不是刘邦朱元璋,缺乏那种君临天下,囊括海内的器具!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总结如下,还请各位看官参考。

一、军纪不严,纵兵行凶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便向明朝的国都北京进发,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为李本人的不管教,不作为,致使士卒强抢民女,草菅人命。

二、目的不纯,私心很重

李在进军北京的过程中,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大肆洗劫,官府、王府、民家,只要有钱财,李一律照拿。

三、心狠手辣,心理变态

李在攻下古都洛阳后,竟然将万历皇帝的爱子福忠王朱常洵与鹿一起烹煮,美名曰“福禄汤”,这不是心理变态,心理扭曲,这是什么?一路上只要攻下明朝藩王的府邸,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格杀勿论。这是禽兽的作为,是残暴,是魔鬼!

四、没有远见,贪图享受

李于崇祯十七年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李在皇宫中,沉湎酒色,贪图美色,夜夜笙歌,醉生梦死。

李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吴三桂和满清骑兵联合围攻,一路溃败,逃窜至湖北省境内的九宫山,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死,结束了他这“辉煌”的一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