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诸葛亮这个人本来就很有才华和品德。
我们看一下陈寿的评价: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内容不多解释,斜线更是对其有着很高评价,这样一个人自然受到后人尊敬,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_^二、从统治者的角度: 诸葛亮作为一个名人,他最为统治者所认可和推崇的就是他的忠。白帝托孤就不说了,在面对敌人劝降,内部不稳的情况下他依旧执行了刘备的遗嘱,在大权独揽,功高盖主的情况下依然没有篡位。最后更是操劳而死。可谓历代大臣为人臣的楷模。因此统治者自然大力推崇孔明。三、从读书人的角度: 撇开阴谋论不谈,刘备和诸葛做到了相敬如宾(至少表面是),其中刘备对诸葛亮要知遇之恩,而诸葛亮也鞠躬尽粹回报他。那种理想的君臣模式和诸葛入世济世行为无疑是历代读书人的梦想。无数人意淫自己能像诸葛一样。因此孔明也自然受到读书人推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