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因为古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形式,有许多表现残酷现实或者灵异恐怖的作品,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踏平青草坪,披星戴月来”表现一种狂野豪放的气息,而李商隐的《锦瑟》则将人生比喻为“长夜漫漫无心睡,好梦由来苦自知”,抒发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情绪,这些作品都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另外,近代有一些刻画鬼怪的古诗,比如刘宓庚的《杂说》中有“墓前有白骨,冢上生青苔”等作品,这些作品是从文学角度对灵异恐怖现象的想象和表现,也会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点绛唇》清·黄仲则
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挽风片。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
黄仲则写首《点绛唇》所表达的感情,是对自己壮志难酬、入仕无门的孤独倾诉,最后一句“桃花面”则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多么希望生活能够有所起色,而且是汹涌而来的那种,虽然有些可怕,但怎么也是美好的。另外,杜甫其实也写过不少“鬼气”之作,比如《祠南夕望》中的“山鬼迷春行”,《天末怀李白》中的“魑魅喜人过”。而且,“鬼吹灯”最早就是出自杜甫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