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民间传说。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句俗语形容干成事的时候不多,坏了事情的时候却不少,或好事到了他手里也会干成坏事。它源自一则民间传说。
传说从前一个秀才,发奋苦读,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到了晚年,老秀才心灰意冷,放弃了追求功名,这时候却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一日,秀才要去集市上闲逛,嘱咐妻子督促二子写字,大的要写三百,小的要写二百。秀才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竟成了干不了好事,一干就坏事的意思了。为后世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