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宝黛参禅简单概括

宝黛参禅简单概括

更新时间:2023-06-23 18:41:02

宝黛参禅简单概括

宝钗过生日戏班子演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文,宝玉觉得这是热闹戏,宝钗就说这是你不懂戏,念了戏中鲁智深唱的一支《点绛唇》曲子给宝玉听。

后来宝玉在黛玉和湘云两人之间周旋,谁知却弄得黛玉和湘云都责怪自己。

宝玉“不想并未调和成,反自己落了两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

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谈及此句,不觉泪下。

翻身起来至案前,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不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了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

后来黛玉拿走了宝玉写的偈语和《寄生草》词,与湘云、宝钗同看,

词云:“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宝钗说:“……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

三个女孩子就去看宝玉,黛玉发问:“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宝玉回答不上来,三个女孩子拍手嘲笑他:“这样钝愚,还参禅呢。”

黛玉又给宝玉的偈语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宝钗则讲了五祖弘忍黄梅传法,神秀和慧能两首偈语争胜的禅宗故事。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

我们问:禅在《红楼》第几层?

先看宝玉参禅的“缘”。外界之事物,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宝玉参禅的缘,就是自身陷入与黛玉、湘云之间的感情纠缠,即宝玉的“自体”与“外界”发生“感触”,引发苦恼,引发对人生作感悟参究。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对“苦恼”的人生现世觉悟以后,是走向“虚无”还是走向对现世更执著的爱?是逃到另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脱离红尘的视域还是不离世间的终极思想视域?禅的精髓和本质具有何种导向?是前者还是后者?也就是说,人的终极体验与“人生世间”这个最原本天然的视野的关系是因禅而更亲和还是更疏离?

禅不是让人离弃现世,离弃人生,所谓参透,不是变得冷漠,而是让人去除障蔽,超越相对,回归本心自性,所谓“明心见性”是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