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压缩馍的历史由来

压缩馍的历史由来

更新时间:2023-06-23 22:59:14

压缩馍的历史由来

压缩馍究竟是哪一年在淮阳太昊陵庙会出现的,恐怕没有确切的记载。姑且说吧,不知道哪一年,太昊陵庙会出现了压缩馍。随着压缩馍的出现,一句带有民谣性质的“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也随之流传开来。民谣毕竟是民谣,只能说是表达一种美好愿望。但是淮阳太昊陵一年一度的二月庙会,压缩馍摇身一变,成了特产,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印象中,压缩馍以前只在太昊陵庙会期间才卖,一年之内似乎也只有二月才有,所以压缩馍成了小孩子的念想,不亚于以前对于泥泥狗的想望。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市场,为了满足平时庙会香客需要,压缩馍的生产常态化。店家开始平时大量生产,生意还不错。前些年,有就读大学的学生回来找我说话,说在异地上学,夜深人静的时候,莫名地想念家乡的压缩馍。并且对那句不变的压缩馍广告记忆犹新。我明白,淮阳的学子吃压缩馍其实吃的是家乡的味道,是思乡的味道,更是发自游子内心的味道。

其实,压缩馍是一种圆形的小饼,和本地的烧饼是一个家族的,加工的方式有点区别。其外形和陕西肉夹馍的饼有点像,不同的是压缩馍是硬硬的,刚开始吃有点干,但是吃上两口就会变得很甜,越吃越甜,后味无穷。当然现在的味道开发出了好几种,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这样一来,凡是来太昊陵庙会的香客都可以买到属于自己口味的压缩馍。逛会回家的路上,可以随时拿来充饥,倒也是不错的选择。压缩馍不仅好吃,面相好,而且便宜,一两块钱就能买一小包,一包好几个。一句“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体现了商家的良苦用心,也抓住长辈疼爱小孩子的心理。摊主长期乐此不疲地宣传,终于让这句话深入人心。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