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一文读懂tob和toc的底层逻辑

一文读懂tob和toc的底层逻辑

更新时间:2023-10-01 13:53:12

一文读懂tob和toc的底层逻辑

1、面向对象不同

ToB 产品:B即Business,ToB 产品则是面向企业的产品。B端产品面对的用户通常是企业、商家,产品的用户量级通常较小,但更注重业务逻辑,所以toB 通常为了企业办事更高效来设计而B端产品的用户量级更小、相对也更垂直。

ToC 产品:C即Consumer,ToC 产品则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从概念来看,ToC 的产品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即面向普通大众,产品所经受的用户量级通常很大,所以toC 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界面设计。

2、收集需求的方法不同

ToB:实地调研+线上问卷+售前/售后/客服/客户成功团队的反馈。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专属的特性,而且大都较为复杂、场景众多、流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B端产品需求分析时必须要亲自到一线环境下去体验才能有更切身的体会。客户提供的需求,往往夹杂着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其主观意志,客户描述的需求≠客户真正的需求,所以如何去伪存真,让需求还原本质,则是toB 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ToC:问卷调研+用户访谈+数据分析+运营策略+场景化思维挖掘用户需求C端产品往往在解决生活的衣食住行娱乐等问题,如微信社交、淘宝购物、美团点餐、高德导航产品经理本身也可作为用户去换位思考产品应该满足的场景和如何设计。用户访谈这种方法,C端和B端同样可以用,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区别,C端产品可以邀请目标用户到公司或者街访。

3、营销导向不同

B端是企业,C端是网民这句话看似废话,实际蕴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内容,它是描述了二者营销对象的差异。从网民角度讲,购买决策的过程会相对更加自由和自主,看到了感兴趣喜好了就有可能进行购买。从企业的角度看呢,购买是企业采购行为,在采购过程中关注的点就不再是新鲜和好玩儿了,企业更为关心的是产品是否能有好的效果,收益是否达到预期。

B端重效果,C端重体验从产品角度上讲,B端的商业产品更注重效果,成本最优利益最大化才是商业社会企业考虑的核心问题。C端网民使用的这种用户型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为了要吸引用户留存客户,客户体验就变得十分重要。

B端线上线下结合,C端线上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众多行业纷纷追赶潮流,争先恐后地往线上搬运产品与服务。尽管B端企业的决策者也是广大群众中的一员,但是由于企业采购和决策的特殊性,使得B端的营销必须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端产品既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那必然要在人民群众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宣传和推广,所以线上营销的模式往往能给企业带来不错的效益。

4、产品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ToC产品: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个核心需求而设计的,再加一些辅助的账户、登录注册等周边功能,大多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开发周期会相对较短;但产品设计上要关注人文和人性,迎合目标用户的需求,需要明确感知用户的需求,做好产品体验,所以对于同理心,交互要求较高;具有较好创意的C端产品可能在问世后短时间内用户获得爆发性的增长。

ToB产品:在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之间的处理差异很大,一般都会涉及多个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归属也要清晰。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往往会设计组织架构,操作权限和数据权限。角色众多,有“决策者、管理者、普通员工”的区分,需要好好分析各角色的需求关注点,并做好角色分配和权限管理上的设计。

5、产品端口差异

ToC 产品:因其多在解决生活场景,通常以手机端(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为主)。

ToB 产品:因其多在解决工作场景,所以多以PC端为主,手机端为辅。PC全展示全功能,App端展示一些跟经常移动办公的角色使用的功能。

6、使用角色和客户耐受性

ToC产品:使用角色大多为单角色,如陌陌解决个人交友问题、京东到家解决个人商品购买问题、消消乐解决个人生活趣味的问题;基于此C端用户更倾向于感性使用,更具有个性化,用户乐于体验不同的产品,追求产品带给用户的感受,也会分享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情感,寻求认可和共鸣;耐受性较低,随时可能会流失。

ToB产品:一般情况下默认是理性的,甚至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比如某些财会人员,仓储人员,销售人员等,追求在功能完备的基础上效率至上,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板的关注和监督,因为工作关系到整个公司的运作。基于此B端的客户往往行为更为理性,耐受性很强(更换B端产品对于客户方的使用习惯、额外经济成本也很大,这也是B端客户粘度较高的原因)。

7、盈利模式层面

ToC 产品:更注重快速落实公司商业模式,通常会短时间内开发出MVP投放市场来测试产品的契合度,最终是以大量级的用户来达到盈利目的,盈利模式也更加灵活,包括直接盈利和间接盈利。

ToB产品:销售盈利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产品特性、功能、对客户需求场景的贴合程度,即产品本身做得好不好;二是市场销售关系,包括销售人员水平、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解决客户具有共性的痛点,因为问题的解决客户出现付费意愿等等。

8、产品决策的差异

ToC 产品:决策者一般很简单,使用者本身,决策周期也很快,如一个C端的用户可以很快决策出是否要在饿了么上点餐、是否要选择用滴滴出行叫车、是否要在某个美妆社区里点击链接买一支口红等。

ToB 产品:决策者相对要复杂,往往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需要在应用中进行协作的一群人,如直接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人,话语权最高的老板或高管,话语权一般,有较强的否决权的企业IT管理者;还有话语权低,但集体行为会对决策有直接影响企业员工,这些员工可能还来自不同部门、有着不同职级,每个人的诉求都有差异。基于此产品体验不好或功能无法覆盖实际场景时,使用者集体的罢用对产品便是致命的打击。

9、运营策略

ToC 产品:因为面对大量用户,不断留存、活跃、转化、传播是终极目标,这就要求运营人员要持续关注相关数据,DAU,MAU,GMV等核心指标,分析数据找出差异原因,预测趋势,并反馈到产品端不断地迭代优化,形成良好的市场推广闭环;需要产品经理有很好的用户嗅觉,能准确提炼用户真实需求,为产品的市场化方向和用户利益寻求到一个平衡点。需要有一定的运营基础,能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

ToB产品:是逐步打磨的过程。不同客户也会体现出差异,产品对应的业务场景也在持续变化中,所以不断升级的终极目的是抽离共性、弥合差异,提高产品的适应度,超越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遗漏或差错,都会面临高层老板、合作部门、或外部公司的挑战,甚至面临合作公司的起诉风险。构建完整生态,或者提升效率,是ToB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ToB和ToC的产品差异性是很大的。无论如何,ToB还是ToC都是BusinessPerson To Business Person,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才促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