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怎么走进孩子的内心)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怎么走进孩子的内心)

更新时间:2024-02-26 01:10:46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画笔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未来描绘成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很大程度是基于父母亲的引导。

低龄儿童由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我的需求和认知,孩子们都是透过行为来向大人传递出一个又一个的密码,这要靠为人父母的我们去解码。孩子的基本需求无外乎尊重、自由、关心和爱护等,但孩子不懂得表达,因此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大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逐个去解析,发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究竟是什么。

美国尼尔森作家就在其正面管教一书中提过,孩子的很多行为动作背后的内心世界,无外乎是以下四种动机:

第一:渴求关注。

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有些时候,比如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总喜欢提些别的需求,比如,妈妈我肚子饿了,妈妈我渴了,妈妈我想上厕所,又或者在大人做事情的时候,频繁打扰,通常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都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给予TA关注,这个时候,你只需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她的关注,让她感觉有所属,就能往你想要的方向走,比如告诉并拥抱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一直都在你的身边、给孩子分派一个小任务,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又或者跟孩子约定一个眼神或者动作,当孩子写作业神游的时候给予会心的动作,孩子自然能感觉到妈妈在关注着TA,就不会再用停止写作业来寻求父母的关注了。

第二:寻求权利

持续与父母对抗,只有我自己能说“不”时我内心才有所归属。

大人们总喜欢对孩子们发号施令,认为自己人生阅历丰富,很多事情都是对的并且是对你好的而不讲究正确方法就强加给孩子,认为孩子就要按照大人说的去做,久而久之,孩子们会与此对抗,因为孩子内心最基本的尊重、认同和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您的孩子属于这种状况,通常会让你愤怒不已,这个时候,请你放下权力之争,你完全没有必要跟孩子争个输赢,放下内心的倔强,这种情况的孩子通常有一定的领导力,比如,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监督家庭成员做一件事情,在学校里,对扰乱课堂的孩子,老师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课堂上讲一段,或者协助老师完成课堂的某个其他任务,都能让孩子们平和下来不再对抗。

第三:报复

我得不到归属与尊重,那么我也会让你一样不好受。

这类型的孩子会寻求报复来掩盖内心受到的伤害,会使用伤害性的言语和破坏性的动作来反击,这种情况,家长们,记住,千万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并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和自己双方冷静下来。走进这类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关注和倾听,记住一句话,对话永远比对立好!因此承认自己处理的不妥之处,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制造属于你和孩子的专属时光,会抚平孩子内心受到过的伤害。

第四:自暴自弃

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了。

这类孩子通常会说“我不会”,上述类型的孩子可能也会说我不会来寻求关注或者报复等,但这种类型孩子口中的我不会,是真的无能为力,你要是对寻求关注的孩子说了一句我不会之后,去表达关切,孩子通常会很开心,而这类孩子在你的关心之下,可能会表现得无动于衷,会让你对孩子的平静和冷漠而感到害怕,那么该怎么办呢,鼓励是第一步,但通常不会起太大作用,你可以设置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触及到成功而重新收获自信。多花一些时间和耐心来训练,千万不要放弃。

总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多一些观察,从行为去反观和寻找背后的动机,再对症下药,就能有效解决很多育儿问题。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