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制造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各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得宜,才能制出令人回味无穷高品质的茶叶。目前茶叶的制造已可工业化大量生产,但许多参加比赛得奖的茶叶仍是手工制作,像是一件艺术品。茶叶由茶树上采摘后,经不同的加工过程可制作出各式不同的茶。一般茶叶的制造过程包含了采摘茶菁、日光萎雕、室内静置萎雕、炒菁、揉捻及干燥等步骤。其中,茶菁的品质影响成茶的品质甚钜,而品种、季节与采摘时间则会影响茶菁的品质,一般而论春茶、冬茶品质佳,秋茶次之,夏茶最差。
摘下的茶菁(茶树的嫩叶),需立即进行发酵的步骤,其中「日光萎雕」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室内静置萎雕」则是延续日光萎雕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制茶学所称的「发酵」,与一般食品的发酵(如酿酒、酱油)不同,并没有微生物的作用,而只是茶菁内单纯的酵素作用。发酵完的茶菁接着利用高温破坏茶中酵素的活性,这步骤即称为「炒菁」,目的是固定茶的风味。
为使茶叶易于冲泡,制茶者会把炒菁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利用外力使茶叶卷曲成形、并使茶叶组织细胞遭到破坏,汁液流出附着在茶叶表面上。最后进行「干燥」,利用高温来停止茶菁中所有的生化反应并降低水分,固定茶叶品质,同时也具有改善香气及滋味的效果。
茶叶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不一,有依产地、季节、茶树品种来分类的,也有依外观形状、色泽、香气或制法来区分的。目前较广为接受的方法,是依茶的发酵程度来区分。由上述萎雕(发酵)程度的不同,可把所得成品分为不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及全发酵茶三种。
「不发酵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是绿茶,绿茶在制造过程中并无萎雕及搅拌等过程,茶菁摘采后直接进入炒菁步骤,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例如儿茶素与叶绿素,因此茶汤的色泽较绿。
「部分发酵茶」的制程则是较不发酵茶多了萎凋及搅拌步骤,在这过程中,茶中一部分的化学成分会因酵素作用而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冲泡出茶汤的色泽与绿茶不同,变成金黄色至琥珀色,代表产品包括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木栅铁观音等。
「全发酵茶」制作过程特殊之处在于其萎雕的程度最高且最完全,因而茶菁内原有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黄质及茶红质等有色物质,故茶汤色泽是深红色,代表产品为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