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更新时间:2024-04-18 17:58:31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中国。

最早的印刷技术是木刻印刷,将图案或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涂上油墨,再用压力将印刷品转移至纸张上。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

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到了15世纪,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开发了可移动的铅字,使得每一位字母都可以单独地调整和更换。到了19世纪初,发明了一种平面印刷机,使得油墨易于分发在印版上。

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毕升也被后人称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印刷术开始于隋唐的雕版印刷,经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