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清明节放风筝的由来(为什么会有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

清明节放风筝的由来(为什么会有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4-05-11 22:52:54

清明节放风筝的由来

民间百姓放风筝最早是与原始宗教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人们没有能力抵御疾病和各种灾害的侵袭,于是产生了崇拜神灵、祈求天赐好运的心理。

在风筝上往往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它放上天空,故意把线扯断,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可以带走一年中所遇到的“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祛难”的目的。

人们对放掉的风筝,则不可拾来重放,否则会沾上晦气,这种民俗,称之为“放断鹞”。

是因为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古代人们认为这一天天气宜人,适合外出游玩,而放风筝正是其中一项受欢迎的活动。
同时,清明节也是缅怀祖先的日子,放风筝也被视为给祖先传达信息、祈求好运的方式之一。
因此,清明节放风筝的传统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另外,风筝作为一种玩具,也有着激发智力、锻炼身体的作用。
所以放风筝在现代也被视为一项深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