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赵树理的福贵中的人物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

赵树理的福贵中的人物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

更新时间:2024-04-20 14:49:42

赵树理的福贵中的人物分析

赵树理小说《福贵》与余华的《活着》中共同出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命运沉浮共同谱写了一曲当代中国广大农民的时代悲歌.透过他们一喜一悲的命运,及其命运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联系,不难发现同名的他们之间的相通性.这种相通性在鲁迅笔下的阿Q身上已初现端倪.从阿Q到福贵们,展示出农民由麻木到渐渐觉醒并且超脱苦难的艰难历程.

在小说的讲述中,富贵的口气一直平平淡淡,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般,而他是旁观者。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真切,但他自己却没有很强烈的感情投入。甚至故事里还有了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富贵的讲述很直白,却很吸引人,不知不觉就被他的故事牵住,不断想知道接下来的事。他做地主少爷时的放荡、颓败,现在看来只能是他人生的一段黑点。那些富有却不会珍惜的日子早如流水一去不返,只能成为脑中回忆。   余华说福贵应该有比别人更多的死去的理由,但他却好好的活着,送走了家里一个又一个亲人,一次次的经历死别,到最后只有他还勇敢的活着。或者正如作者余华自己说的那样:“或者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所以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富贵的活着到底是何种行为,他活着的意义的是什么?仅仅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从作品里不难看出,福贵是一个有着相当豁达心态的老者。在极其悲惨的厄运的打击下,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贵却一次次顶住了打击,一次次走在死亡的边缘,却又一次次跌破读者眼镜,坚强而又快乐的活了下来。或许经历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为命的福贵依然善待生活,才会在遇到“我”时能在大树底下娓娓诉述,回忆他自己的一辈子。   作品里很多描写福贵的文字,但没有给人很沉重之感,这和作者的用词有很大关系。   “‘噢’—老人高兴地笑起来,他很神秘的向我招招手,当我凑过去时,他欲言又止,他看到牛正抬着头,就训斥他:‘你别偷听,把头低下。’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是老人悄声对我说:‘我怕他知道只有自己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他,他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不得不赞叹福贵似乎有点啊q的精神,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如此有乐趣。在它看来,老牛就是自己的亲人。为了怕他“闹情绪”还特意编出几个“伙伴”和老牛竞争!类似于有点自娱自乐。   在后来富贵的讲述中也不难看出富贵这种开朗豁达的心态。或许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富贵并不会用很高级的词语来修饰自己的心情。开心的事就会开心的笑,发自内心的笑。难过的事也没用很忧伤的词语形容。“说完我就呜呜的哭了起来”、“我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这么一想我就忍不住哭了起来”、“我娘在一旁哭得呜呜响”、“随即心里一酸”“凤霞的眼泪在脸上哗哗的流,她哭得身体一抖一抖”、“那天晚上,家珍的眼泪流个不停”、“她是在交代后事,我心里听了酸一阵苦一阵”、“那是哭得,把腰哭疼了”、“我的眼泪刷刷的流出来了,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的哭起来。”、“看着她老了许多的脸,我的心里一阵酸苦。”、“他伤心的哭了”、“就坐在地上大声哭起来” ,从罗列的这些句子来看,福贵似乎没有伤心到去死的地步,每次的伤心似乎程度差不多。这也是他能活下来,一次次挺过悲痛的原因吧。或许他早已学会了怎样善待生命,默默的承受生命之重,但是他无怨无悔。而且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他似乎变得越来越通达。   福贵在叙述自己一生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波澜壮阔的场景描写,最多也只有在面对死忙的时候,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看着只觉得平和,但内心却有一点说不清的冷亲孤寂。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