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善良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呢(为什么有人很善良却没有好报)

善良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呢(为什么有人很善良却没有好报)

更新时间:2024-05-03 02:59:51

善良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有时候,这却成了人们的一厢情愿,付出的明明是一个善举 ,得到的却是恶意的回报。比方你把钱借给了朋友,救了他一时的困局。到约定的还款期仍然不还,于是你忍不住讨要,却遭到了朋友的恶语相向:“要什么要,不就是借你两个钱吗?真是个小气鬼!”“不就是欠你两个半子吗,有钱了,还能不还你?”。闹个半红黑脸不说,从此还掰了交,两不相往来。甚至结为仇人。

再比方在路上遇到一位摔倒的老大娘,你急忙上前去扶起来,却被老大娘扯住不放,非说是你碰到了她,要你赔偿医药费。赔偿造成的损失。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每个人都有可能被碰到。于是,就有人感叹,做人不可太善良,好心不得好报。

还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品质恶劣,却因为在利益上敢于争夺,社会上的好事总是能被他们得到。他们吃香的喝辣的,在人前趾高气扬,过得确实是有滋有味。

这一切事例,会在人的思维上留下烙印,刺激着一些人的神经。

按照佛家的思想,如果一个人欠了你的钱不还,而且还会振振有词,恶语相向,那一定是你们前生上世,有过渊源,说白了,前世你也是欠了人家的钱没还,这一世人家是转世来讨你债来了。如此说来,也是有个好解释了,一些人的心里上也是有了些许安慰。

而对于一些人恶人还没有得到报应,佛家也说,那是因为,这个人前世阴德厚重,福报还未享尽,而报应也有现世报,或隔世报之说。也许那人这辈子是来享尽上辈子积得的洪福。

但任何理由也不是人行不善之举的理由。俗话说得好:“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得。”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没有亏心事,心安而理得,无忧而无虑。半夜睡觉也安稳。曾广贤文里也有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为善,虽然一时一地吃了一点亏,但你的善举,一定会有人记住你,时间一长你的信任度会陡然提升。

善良也不是随随便便地逢人就施舍,虽不说慧眼识珠,也不能像农夫一样,将冻僵的蛇随便揣进怀里将它捂活了,这种被蛇咬一口的傻事千万不能去做。

我们的善举不是廉价的大白菜,更不是送不出去的过期食品。善良给的应该是同样有着善良心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常常摇尾乞怜之人,行善举当然要注意了。当心你的付出如同泼出去的白开水。尤其对于那些动辄开口借钱的人,真的要小心,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他人开口借钱的。

不要将钱随随便便借出去,钱借出去,钱没了,朋友也没了,虽然这样的所谓朋友有也罢没了也无所谓,但长些智慧,要避免花太多的代价去识别一个不君子的人,实在是犯不上。

我们更无需去羡慕那些胡作非为,吃香喝辣的歹人,他们的福气也许就是一时的。

世上所有的恶,都是太过善良埋下的祸

《易经》中说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世间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度。守住,便是福气;过了,则成灾难。所以善良也是如此,当善满溢,便是纵恶。

有句话说得很对:如果我们一味善良,对方就敢放肆到底。一位网友说:他的一位亲戚找他借钱,于是自己没考虑就借了3万元给他。亲戚说3个月归还给自己。后来到了约定的时间,迟迟不见亲戚还钱的迹象。最近由于自己要买车急着用钱,于是就问亲戚还钱的事,结果人不在家,各种方式都联系不上。最后终于联系上了,亲戚却说自己在外省出差,找了各种借口搪塞了过去,后来听身边的人说,这位借钱的亲戚,人家开着高档车四处游玩呢。所以,你若是任凭别人践踏你的底线、消耗你的善良,对方就会肆意为祸、以恶报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