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歌妓聚居之所。章台柳原意并非指柳树,而是一柳姓歌妓,与才子韩翊相爱,后被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沙叱利抢去做妾。韩翊写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后几经周折,两人终成眷属,一段佳话从此流传不绝。 灞岸,长安东有灞水岸边,水上有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别多在此分手并折柳相赠,取其同音“留”意。灞桥又称为“情尽桥”、“断肠桥”。写灞桥柳的诗词无数“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又有李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罗隐的“柳攀灞岸强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这灞岸柳当是最赋离愁别绪之柳。 在诗词中用章台和霸岸来代指柳. 南宋词论家沈义父的《乐府指迷》说:“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