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清】谭嗣同【题解】《潼关》是谭嗣同14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译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感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以及对万马齐喑、风雨如磐的社会现实的隐隐忧虑。
潼关
【清】谭嗣同
【题解】
《潼关》是谭嗣同14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译文】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感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以及对万马齐喑、风雨如磐的社会现实的隐隐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