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

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2 10:38:29

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

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自己建立的第1个现代天文研究机构,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射电天文实验室、空间天文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部、天体力学研究部及天文信息中心和天文技术研究中心。

1927年4月,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为颁布授时之需,在教育行政委员会内附设时政委员会,任命临时政府秘书高鲁主持。中央研究院设立后,将时政委员会改称为观象台筹备委员会。

1928年2月,观象台筹备委员会被划分为天文、气象两个研究所,聘用高鲁为天文研究所所长;同年4月,高鲁请南京市工务局李宗侃工程师设计天文台建筑图,还亲自与助手到紫金山第一峰查看测定。

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终于建成,并于9月1日举行了落成揭幕典礼。

1935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一颗小行星,国际行星中心按紫金山天文台意愿将其命名为“中国”号。

1937年8月23日,受日军侵华战争影响,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被迫撤离南京,后先辗转撤到长沙,又迁至桂林,最后迁移至昆明。

1950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接收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正式成立。

1953年,建立天体物理组。

1957年,建立天体演化组。

1961年,建立恒星室,主要从事恒星物理和演化。

1958年,建立太阳物理研究室。

1982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座太阳塔在紫金山南麓建成,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

1997年,成立天体物理研究部。

1999年3月,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

2009年,中国第一架近地天体望远镜在紫金山天文台运行。

2011年,成为首批“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的研究机构。

2014年7月,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