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地的选择与整理
黄连林下种植,可选择坡度较大,土壤深厚的常绿阔叶林做种植基地,以阴坡半阴坡山场、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最佳。
种植前精细整地,拣除石块和杂草树根树枝及杂物,整平作畦,畦宽1-1.5米,沟宽0.25米,深0.15米,畦面隆起成龟背形,可防积水。整地时注意水土保持,不能深翻伤及林木。
2黄连的育苗与移栽
种子育苗后当年需要移栽,移栽后再次培育二年,算三年种植,种植后第五年即可收获。
黄连种子细小,每亩5公斤即可。于10-11月掺细土20倍播撒,确保播种均匀。播后苗床稍加镇压,床面覆盖稻草,第二年春天除去,以利种子发芽出土。3-4月幼苗1-2片真叶时需要间苗,保留株距1厘米左右即可。间苗后淋施一次粪水,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幼苗培育三年就可以种植了。种植可在2-3月进行,此后的雨季可补植。三年生苗木健壮,种植以后成活率高,易发苗,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可在早晚或阴天进行,株行距各10公分左右,用铲刀开穴,把幼苗叶片以下三分之二放入,随即覆土压实即可。
3.种植后田间管理
苗期圃地杂草生长较快,头两年每年需根据情况拔草3-5次。第三年以后每年除草2-3次。第五年除草一次。除草时勿伤及苗木,同时对树木枝桠适度清理。
种植后的黄连需要在栽后施一次稀薄粪水,既促苗成活,又能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当年9-10月和第二、三、四年3-4月和9-10月各施肥1次。春季多施速效肥,秋季以施缓释肥为主。在第二、三、四年秋季施肥后应培土,用细腐殖质土均匀于表面,厚约1-3厘米。
4.黄连的采收与加工
黄连栽后第五年就可以收获了,也可在第四年收获,但第四年收获产量明显较低。收获可在11月上旬左右进行。过早采收,根含水量多,不充实,迟至次年春季,植株抽空开花,根茎空,产量较低且品质低劣。采收应选择晴天,挖起全株,抖干净泥土,剪下须根和叶片,即可获得鲜根茎,将根茎、须根和叶片分别收集。
鲜黄连不可用水清洗,应直接干燥,注意把控温度,不能过高,要勤翻动,干到易折断时即可。种植5年的黄连亩产可达100-150公斤,丰产地块可达250-300公斤。须根、叶片收集后经干燥,也可药用售卖。
黄连喜阴喜湿喜肥,在海拔较高、腐殖质土丰富的深山区林下种植最为适宜,气候干燥、土壤瘠薄、易积水的地区需要规避,不能东施效颦,盲目种植。
在种植岩黄连的时候,首先要挑选好花盆和泥土,虽然它对于环境没有太大的讲究,不过从野外带回来的泥土会更好一些,还可以混合粗砂和腐殖土等,让泥土更加通风透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同时,岩黄连的植株本身是比较小的,因此没有必要拿一个大花盆来种植,毕竟从悬崖上移植过来的岩黄连根系还是比较脆弱的,花盆太大的话并不适合它的生存。
其次气温和光照的程度,对于岩黄连来说,温度比它以前生长的环境高点低点没有关系,不过最好是在十五度以上,这样更加符合它的生长习惯。等到岩黄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把它进行分株,最好是不要挤在同一个花盆里面,不然的话像岩黄连这种生命力强的,争抢养分也是非常激烈,这样反而不利于新植株的发育。
最后是肥料的施加,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岩黄连土生土长习惯了,在原始的环境中反而会有更多丰富的肥料养分。而一旦移植到花盆里面,为了给它一个适应的阶段,肥料一开始不能添加太多,最好是在后期的时候再添加,这样岩黄连的生长更加自由舒展,开出来的花卉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