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九年(589),取州北韶石山(相传虞舜曾在此奏韶乐)之“韶”字为州名,改东衡州为韶州。明清时期,先后在浈江边和城北设关收税,“韶关”之名由此而来。
今韶关市境,秦属南海郡地,西汉置曲江县(治今市区),三国吴置始兴郡,南北朝曾改设广兴郡,后置东衡州。隋改称韶州;唐初曾为番州,后复称韶州;元称韶州路;明、清改为韶州府。
隋开皇九年(589),取州北韶石山(相传虞舜曾在此奏韶乐)之“韶”字为州名,改东衡州为韶州。明清时期,先后在浈江边和城北设关收税,“韶关”之名由此而来。
今韶关市境,秦属南海郡地,西汉置曲江县(治今市区),三国吴置始兴郡,南北朝曾改设广兴郡,后置东衡州。隋改称韶州;唐初曾为番州,后复称韶州;元称韶州路;明、清改为韶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