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是指古代中原地区对周边文化较为落后各民族的泛称,指的是四个部族。
最早的提法来自《礼记》: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一)东夷,是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夏商周时期主要指生活在山东、淮河等地的部落、方国。
(二)西戎,是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战国之前指氐羌系的各个部落,有鬼戎、犬戎等;秦汉之后则是指中国西部个民族。
(三)北狄,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这个称谓最早起源于周代,到了战国时期,有部分北狄族群汉化,南下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后面匈奴的先祖之一。
(四)南蛮,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蛮成员繁杂,大可分为百越民族、百濮、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民族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百濮分布在贵州、湖南一带;巴蜀分布在四川、重庆一带。
“四夷”指的是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四夷是古代中原地区对周边文化落后各名族的泛称。最早的提法来自《礼记》: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东夷,夏商周时期对生活在山东、淮河地区部落的统称。秦汉时延伸到朝鲜半岛、日本岛、琉球群岛等外邦和我国少数民族。有种说法弓最早是夷人发明的,“夷”由“一”、“弓”、“人”三字组成。《说文解字》中提到:夷,从大从弓。
西戎,是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夏商周时指氏羌族各部落,有鬼戎、犬戎等部落,活动在甘肃东部一带。当时西戎的势力强大,经常侵犯中原掠夺物资伤害百姓,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周朝统治者在西部建立了一个诸侯国秦国来防御西戎对中原的骚扰。在秦穆公时期灭掉了西戎大小共十二个部族逐渐使西戎与华夏民族融为一体。
南蛮,是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南蛮地域广泛,成份繁杂,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广东、云贵川一带。分为三个大的族系百越、百濮、巴蜀。今天南方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三个族系分支出来的。在春秋时期伴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大,特别是将周边的小国逐步吞并,关于南蛮的称呼更多的集中到了楚国身上。
北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布在河北大部、河套地区、燕山南北、阴山以北以及长城北部一带。大家熟知的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氏、高车、突厥、契丹等部族都属于北狄。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度受到北狄相当大的威胁,如晋国、卫国、燕国等,都曾受到了北狄的威胁,尤其是卫国,一度被北狄灭国,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
《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四夷”是古代中原华夏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统称,也含有轻藐歧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