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白话:
吴人有一个人在烧桐来做饭,蔡邕听见火烧的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个好的木头,因此请求裁掉木头做成一般琴,声音果然很好听,然后他的琴尾还是烧焦的样子,于是当时的人称呼这个琴叫“焦尾琴”

典故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白话:
吴人有一个人在烧桐来做饭,蔡邕听见火烧的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个好的木头,因此请求裁掉木头做成一般琴,声音果然很好听,然后他的琴尾还是烧焦的样子,于是当时的人称呼这个琴叫“焦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