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水在早春和秋末冬初,可以早晚各灌一次,连续灌水3天。灌水以淹没垄背为宜,使韭蛆窒息死亡。另外,也可以在灌水的时候,将适量的农药添加其中,进而增强杀虫的效果。
2.
清园对菜畦当中的枯枝败叶进行及时地清理,并清除所有的杂草,进而使得韭蛆幼虫的孵化几率以及成虫的羽化几率得以降低。在播种的过程中,应使用秸秆将杂草进行覆盖处理,尽量选择人工除草的方式,坚决不允许使用化学除草剂。
3.
灯光诱杀可以将紫外光杀虫灯亦或是频振式杀虫灯放置于韭菜地块当中,并且在5-10月份期间,可以每天夜晚对韭蛆成虫进行诱杀处理。
4.
撒草木灰可先把韭菜割了,然后利用烧好的热水顺垄进行浇灌,热水能把地下的韭蛆给杀死,在韭蛆杀死后用草木灰复盖即可,草木灰既可杀菌除虫还可作为肥料。注意热水不可直接浇韭菜上。
一、农业防治
1.预防和减少外来虫源。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枯叶、病残株及杂草,在移栽韭菜时清除带虫的韭苗。
2.合理施肥。加强肥水管理,尽量不追施尿素、铵类肥料等氮肥,可追施磷酸二氢钾和冲施肥。韭菜收割后,及时撒施一层草木灰,可以阻止成虫产卵。在施用农家肥时要注意充分发酵腐熟。
3.增加或降低田间湿度,破坏韭蛆的生存环境。根据韭蛆的幼虫喜潮湿的特性,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韭菜田可选择在10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进行灌水。在夏季高温期,韭菜养根期要划锄松土,禁止浇水,保持土壤干燥,以降低越夏虫口数。
4.增加田间温度。当气温和土壤温度达到30OC以上时,韭蛆卵、幼虫的存活率就大幅度降低。根据这一特性,田间韭菜在夏季养根期期间覆盖薄膜,在原有的高温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土壤温度,可杀灭越夏韭蛆。
5.合理轮作换茬。一般韭菜种植5年后可与非百合科作物蔬菜轮作1次,忌与大蒜、大葱、洋葱等连作,前茬以种植菜豆、瓜类和十字花科作物最为适宜。
二、物理防治
1.诱杀成虫。可以选择糖醋酒液、水或者色板诱杀。
糖醋酒液和水盆法:在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时使用,选背风向阳的地方每667平方米放置10个水盆(直径15厘米左右),每5~ 7天更换1次,糖醋液盆和水盆的位置不宜过高,应保证盆内的液面和地面相平。
或者在韭菜田直接挖土坑,铺上地膜后即可添加诱杀液,保证液面与地表齐平,既简便又节省盛药器皿,效果也很明显。温室大棚使用糖醋酒液需要及时更换,高温条件下糖醋酒液容易发酵腐败。
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韭蛆成虫吸引的效果排序为:黑色>黄色>蓝色。不同高度设置中,悬挂高度升高会降低诱杀效果,一般距离地面0~ 20厘米,尽量贴近地面。
黑色粘虫色板诱虫量最多,随着高度的增加诱集效果逐渐减弱。利用粘虫板诱杀成虫的常用方法是将粘虫板水平放置于地表,也可以垂直悬挂于平行或略高于作物顶端的位置。
在不同的放置方向,水平放置(地面平铺)的引诱效果优于垂直放置。温室大棚韭菜种植模式,由于温室湿度大,色板易被滴水,要注意保护色板,比如在黄板正上方大棚顶部悬挂挡板、及时更换色板等,避免因水滴影响色板的粘度。
2.沼液防治。选用发酵完全的新鲜沼液并经过过滤。春季扒开韭菜根部土壤,在有韭蛆白色幼虫出现的地方,用沼液顺韭菜行坐灌和沟灌,使沼液下渗土壤深度为10~15厘米,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韭蛆幼虫,可连续施用。
一般以韭蛆发生初期防治效果较好,每667平方米用沼液2000千克随水冲施,每10天冲1次,每茬冲施2次,冲施沼液可抑制韭蛆地下幼虫的生长。也可叶面喷施沼液。
3.臭氧水防治。在田间使用时,应选择在幼虫期和蛹期使用,防治效果较好。在田间应用臭氧水防治韭蛆时,其浓度应控制在10~20毫克/升,对越冬代韭蛆幼虫的持续防效超过60%。
三、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韭蛆的技术包括线虫和白僵菌。
1.线虫。温湿度是影响昆虫病原线虫田间实际防效的两个重要因素。利用线虫防治韭蛆应掌握在幼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效果最佳。
保护地一般可在夏末秋初使用,此时温度条件下线虫寄生能力较强,能有效降低田间韭蛆的基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奈玛-病原线虫400克,随水冲施。
因病原线虫是活体生物制剂,近期施用过化学农药的田块,在农药的药效期内,再施线虫,线虫极易死亡,治蛆效果差;线虫在温度低于20C的条件下,活性低,杀虫效果差。
2.白僵菌。在冬季温室大棚使用白僵菌防治越冬代幼虫,即主攻越冬代、控制第一代。
韭蛆喜欢高湿,白僵菌的生长要求土壤含水量5%以上,高湿为白僵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僵菌喜欢较高的温度,温度过低对白僵菌侵染不利,使用白僵菌土壤温度应大于20C。
白僵菌的速效性差,韭蛆感染白僵菌后死亡的速度缓慢,经4~6天才死亡。因此,防治时需要提前防治。勿在阳光直接照射下使用。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农药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不可与杀菌剂混用。
白僵菌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避光的、不高于40C的低温库房中。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和口罩。
四、化学防治
主要有: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噻虫嗪等烟碱类;辛硫磷等有机磷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等。此类农药要按照国家有关登记规定按范围合理安全用药,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