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是明朝设立的镇守边关的统兵官,属于派遣性质,有战事时,佩印出战,战后缴还,无固定品级
也就是说,总兵是战时才由皇帝或朝廷指派的武官,其品级还是要看其平时所任职位,有点类似钦差的样子
当然,明朝后期边境不宁,渐渐成为常设官职,成为镇守一地的最高军事统帅,如李成梁、吴三桂等都是辽东总兵
但是,总兵加上团练就没这么风光了
团练是什么,就是地方上自发组织的民兵,所以团练总兵也就是民兵头子,往往是地方上自发组织民兵后,向朝廷表示愿意接受调派,于是朝廷表示嘉奖,把民兵头子封为团练总兵,虽然从民办转为官方承认的准军事组织,但其权利还是没啥太大的变化,也就是仍然只能管着自己手下那些民兵,只不过批了件光纤的外衣罢了
当然,如果这位团练总兵个人能力比价牛,受到了上级(如正牌的边关总兵)的赏识,还是有出头之日的,但这与“团练总兵”这个职位本身没太大关系,只能说有个官身比较容易出人头地罢了——例如,比较出名的吴三桂的老爸吴襄就在李成梁手下当过辽东团练总兵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总兵为无品级之武官官名,其统辖兵士、编制定员、位阶皆无一定,通常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之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之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则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于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一般来说,清朝于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
明朝末年,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全国不过二十人左右,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权力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