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算盘的发明故事(算盘的来历故事简短)

算盘的发明故事(算盘的来历故事简短)

更新时间:2024-11-12 17:46:35

算盘的发明故事

据说,算盘的雏形源于担任司库大臣的孔子的夫人。她借用珠子串绳的办法来记载收支,类似于结绳记事。后来人们就把这位孔夫人尊为珠算祖师。

当然,这仅是一个传说而已。真正用于运算的工具是叫做“算筹”的小竹棍,将其放在地上运算,称做“筹算”。运算时为了避免混淆,在不同数位摆放算筹时以横、纵两式间隔交替,即个位数用纵式、十位数用横式、百位数再用纵式、千位数再用横式……另外,同今天笔算不同的是,筹算将两个等待运算的数字(算筹)摆放在上、下两端,运算结果放在中间。《老子》云:“善计者不用筹策。”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熟运用“筹算”了。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等,以及现代“运筹学”这些名称都来自此。

真正利用珠子计算及“珠算”一词的记载,最早出现于东汉徐岳的《数术记遗》一书。书中说用一个带半圆形凹槽的刻板,刻板分为上中下三档,凹槽内放珠子(称作“游珠”),各可放入五颗珠子,上一颗与下四颗用颜色区分不同数值,上一珠当5,下四珠每珠当1。运算方式仍是筹算,只是多了个可随身携带的载具,因此这个刻板仍沿袭了“算筹”的名称。如此使用珠子代替小竹棍,并将上珠当5,这就为之后出现的算盘定下了雏形。所以,现代术语将这种“算筹”称为“游珠算盘”。

据传说,算盘的发明者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智者,他在观察天空中的星辰运动时,发现了一些规律,从而启发了他发明算盘。

 算盘的原理是利用珠子在竹棒上的移动来进行计算,珠子的位置代表不同的数字,通过移动珠子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算盘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古代人们的计算效率,成为了古代商业、科学、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算盘逐渐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但其发明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被人们所珍视。

现在,算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工具之一。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