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溶解度的七种表示方法及解释(溶解度口诀怎么理解)

溶解度的七种表示方法及解释(溶解度口诀怎么理解)

更新时间:2024-11-12 14:47:23

溶解度的七种表示方法及解释

溶解度是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用数值表示。如20℃时NaCI的溶解度为31.6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克数。 物质的溶解性是定性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分为四档次。两者的关系是:20℃时溶解度>10g为易溶,1~10g为可溶,0.01g~1g为微溶,<0.01g为难溶。

溶解度表示方法: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3.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