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古义:
1、正,不偏斜。《说文》:是,直也。
2、对的,正确的。《淮南子·脩务》:立是废非。
3、此,这。《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赞同; 认为正确; 肯定。清· 刘开《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所谓今义:
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
2、表示答应的词:~,我知道。
3、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4、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所谓古义:
1、正,不偏斜。《说文》:是,直也。
2、对的,正确的。《淮南子·脩务》:立是废非。
3、此,这。《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赞同; 认为正确; 肯定。清· 刘开《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所谓今义:
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
2、表示答应的词:~,我知道。
3、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4、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