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的一座佛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建筑高64.5米,因形似飞翔的大雁而得名。大雁塔有一个关于佛经传世的历史典故。
公元7世纪,唐代大唐贞观年间,唐高宗派遣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朝僧学习佛教经典。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历经三次西行东归,经过17年的奔波,终于将400多部佛经带回中国。
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唐高宗为他修建了大雁塔,用于存放他带回的佛经。大雁塔成为唐代佛教文献保存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了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
现在,大雁塔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迹之一,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欣赏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遗产。
据传说,唐朝开元年间,印度高僧三藏法师玄奘前往印度取经,途中遭遇艰险,被困于沙漠中。后来,他得到了一对大雁的相助,于是便把大雁带回中国。为了纪念这一情况,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长安城南建造大雁塔,以供奉那对相助过法师玄奘的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