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争夺霸主地位,秦穆公为了威震其他诸侯国,采纳谋士的建议,邀请十七国诸侯王到临潼开展览会,各国把自己的国宝拿来展览,评出最佳传国之宝。
楚国大夫伍子胥明白秦穆公的用意,在会上举鼎示威,制服秦穆公。
伍子胥临潼斗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据传,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将领,他为了向楚国国君表达自己的想法,曾经用“斗宝”这个故事来表述他的思想观点。
传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伍子胥曾经在临潼的一个渡口观察到渡船上船夫和老板发生了争吵,船夫一度放弃驾驶船只,老板也停止了交谈,这就导致了渡口的交通瘫痪,影响到了周围的交通和人民的生计。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各国不断侵略,而官员们却无所作为。伍子胥看到这一切,认为这些官员们连渡船争论的小事都处理不好,如何去管理好楚国的内外事务。
于是,伍子胥写了一篇关于渡船争论的文章,并提交给国君。他用斗宝的故事来说明,在生活的琐事中,不了解和追求长远目标会导致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如果把这个思想应用到国家的管理和政策中,那么楚国必须在内政和外交上明确目标,才有可能赢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楚国国君所认可。伍子胥因此得到擢升,并在楚国中担当重要职务。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管理中,我们都应该追求长期目标,放弃琐碎小事的纠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