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咏池上梨花详解(咏池上梨花诗原文)

咏池上梨花详解(咏池上梨花诗原文)

更新时间:2024-12-05 07:59:48

咏池上梨花详解

《咏池上梨花》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经典诗篇,形式为七绝,全诗描绘了作者在池塘边欣赏梨花的美景,借此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白居易在诗歌开头借池塘上梨花的绚烂景象射出了人生的感叹:“咏梨花,满庭芳,不禁惆怅更关肠。”梨花是春天的象征,引出白居易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芳香四溢的梨花点缀满庭,让他不禁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感到惆怅和凄凉。

接下来,白居易通过对梨花的描写,逐渐将注意力引向以忧国忧民、不屑权贵闻名的宰相魏徵。他描述梨花细腻柔美的姿态,再引出梨花从来不向魏徵等贵族低头的借喻,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坚定的信仰。

紧接着,白居易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深刻揭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这两句形象地比喻人生的流转犹如江水向东流一般,翻涌不休。

最后,白居易用“忆取扁舟三两只,小曲调弹琴不忘”来向读者表达自己追求内心真实感受的态度。诗人提到自己时常在梨花树下弹琴,船儿在梅花池畔来往,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咏池上梨花》作为唐代名篇,既描述了梨花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也表达了人生走向的悲凉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独具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详解

《咏池上梨花》是南朝诗人王融的诗作之一。这首较早的梨花题材诗歌一开始就把梨花的形象推到了一种静谧、高洁的境界。"芳春照流雪"一语洗练而宁静,给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诗中描摹初春时的景色,细草才盖住台阶,水间流淌着疏少的萍草。春日的阳光照亮了一层雪,深夜的天空映出了点点星,那不是雪,也不是星星,那是池塘边的梨花。全诗比拟新奇,形象鲜明,风格明快。

原文:

咏池上梨花

南朝·王融

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