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号月球车是中国设计制造的一种月球车,搭载于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于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表面,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玉兔号月球车从嫦娥三号中走出,成为自1973年苏联的月球车2号以来再次踏上月球表面的无人驾驶月球车
玉兔号(Yutu)是中国首辆月球车,于 2013 年 12 月 14 日着陆在月球表面。在接下来的 312 天里,玉兔号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测和实验,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数据和资料。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成果:
1. 地形地貌调查: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了 108 米,拍摄了大量高清晰度的月球表面照片。这些照片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了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为后续的月球探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玉兔号搭载的测月雷达探测到了月球表面以下 100 米深的土壤层结构。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3. 月球背面地质特征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探测到大量撞击坑和火山喷发物,这些发现丰富了月球背面的地质资料,为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线索。
4. 太阳风捕获:玉兔号搭载的太阳风离子捕获器成功收集到了月球表面太阳风离子的样品,这对于研究太阳风的成分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5. 极端环境生物实验:玉兔号搭载的生物实验装置,成功进行了种子发芽、虫卵孵化等生物实验,为探索月球极端环境条件下生物生存的可能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6. 激光测距试验:玉兔号开展了激光测距试验,为后续的月球探测和深空通信提供了技术验证。
综上所述,玉兔号在短短 312 天内,成功收集到了许多关于月球的重要资料,为我国月球探测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玉兔号已经在 2016 年进入休眠状态,预计将于 2018 年底苏醒。在未来的探测任务中,玉兔号还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宝贵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