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了战争需要或发展经济而开凿运河。大运河的初衷是为了沟通不同地区的水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具体来说,大运河的开凿经历了几个关键历史阶段:
春秋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国开挖邗沟,沟通了淮水与江水,这是中国大运河河道中成形最早的一段。
隋唐时期:隋朝时期,为了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和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隋炀帝在公元605年至610年间,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了江南运河,疏通了浙东航道,从而将之前时代的各条地方性运河连接起来,实现了大运河历史上第一次大贯通。
元朝时期:随着中国的政治中心迁移到北京,元朝开始,郭守敬开通会通河和通惠河,“裁弯取直”,形成了南北向全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一直维持到了清朝末期。
大运河的开凿和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成就,对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仅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水道之一,更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