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三国时期吴国建造的,是用于军事作用的一个嘹望台,至唐朝其军事性质渐渐消失,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后世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原为军事用途的瞭望楼,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