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先秦、汉、魏、晋各时代的民间所定的日期是不相同的。自宋代起春社和秋社才真正有了定例,而且有民社和官社之分。民社的定例硬性规定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为春社,每年农历八月初二日为秋社。而官社的定例是依据干支历法来定的:春社规定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规定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当然,官社定例是不会改变的。但在极少数地方,有的民社比原来的定例提早了一天,那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不过它是影响不了大局的。
春社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中国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古人相信世间有神明的存在,所以每个传统节日古人都会举行祭祀活动。春社日是古代民间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人们会在社树下搭建棚屋,杀牛宰羊献祭酒,举行祭天仪式以祭社神,祭神后在一起享用祭祀用过的酒肉。